时间:2024/3/10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作者/崔岳编辑/张潇

审核/刘乐乐

ofo苦苦挣扎,依然身陷泥泞。戴威,会不会是下一个贾跃亭?

还有锤子,除了缺货、页面无法下单,最新消息是十一月的工资已经断发。尽管罗永浩极力否认,官方却表示“公司的确有危机,但请给锤子时间”。

这个,满耳都是裁员、降薪,寒意袭人,离互联网越近的,越是重灾区。

这一年,注定会被标注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史上的拐点之年。

寒冬:孕育新商业

“如果没有冬天,不能够杀死病毒的话,得病的人会更多,所以冬天绝对是一件好事”。创新工场合伙人张鹰表示,行业与跟自然一样,也是有周期的,目前处于一波上升周期的尾部阶段。

PC到移动端的技术转场,释放的是流量红利。这股红利在年放缓,18年见底。流量干涸,叠加经济周期、产业周期、资本周期、政策周期跌至波谷,经济数据已创新低,二级市场下行,整个市场充斥着寒意,成为年以来最冷的冬天。

每次经济危机之后,都能看到更伟大公司的诞生。如果行业感觉瑟瑟发抖,那么应该看到一个积极面——新的经济体和新的经济点正在萌芽阶段。不论自愿还是被迫,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尝试拥抱变化,抵抗多股寒流交汇的商业世界冬天。在适者生存的商业丛林,寒冬之后,不论是初创公司还是行业巨头,都将化身为全新的物种。

新商业:没有“赛道”

麻辣娱投记者几个月前采访一位做手游的创业者,他们最近三年的增长业绩相当亮眼,可以以“翘楚”来形容。可是采访时,这位创业者正在为断崖式的流量下滑而倍感焦虑和压力。经过团队上上下下的调研,认为流量下滑的原因并非来自他们自己,而是大批量的既有用户转移到了抖音。

记者很疑惑,“抖音是音乐短视频平台的,跟你们做游戏的也不挨着啊?”这位创业明星叹了口气,说“现在哪有什么赛道之分,大家为了抢流量,全都打成了一锅粥!”

记者突然想起年初,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上,谈到:新商业战场,已经成为了“用户总时间”的争夺大战。一年不到,这句话竟成了新环境下的核心商业逻辑。

要知道仅仅3年前,创投界几乎所有“过来人”还在疾呼,创业的核心逻辑是:找准赛道,垂直细分,给自己贴一个“不一样”的标签。这句经典的“成功箴言”似乎还在耳边响,转眼就成了“哪有什么赛道之分”、“流量就那么多”、“全都打成了一锅粥”…...

于是,抖音成了流量漩涡,就抢了做游戏的蛋糕;做捏脸社交的ZEPETO爆火,抖音的增速立马出现了下滑;事实不止如此,做情感的抢了做餐饮的,做教育的抢了做电竞的,做短视频的跟做智能音箱的打的头破血流。。。

眼下,整个战场就像一场盛大的“击鼓传花”。这种惨烈的“一锅粥”景象,应了马云那句话:“你都不知道对手是谁?从哪冒出来?”

传统商业的竞争,还是在同一赛道、同一行业、同一领域中PK;传统的创业,也都是先想着怎么躲过同业中大企业的围剿,亦或去拣那些大企业看不上的业务做起来。这些创业,都是在同业竞争中夹缝求生存,比如“五环外生意”的拼多多、趣头条,还有同业大佬曾经“看不上”的今日头条、京东和美团……

而新商业环境下,大家共同处在流量固定的存量后时代,所有的竞争逻辑不复存在。在以“流量”为核心争抢资源面前,无论你是大企业还是创业小公司,无论你处在哪个行业和哪个赛道,大家的起跑线、通关难度,都是一样的。

如果一定要把这个看不见硝烟的主战场,物化一个载体,那就是:苹果和安卓的平台市场。

新增长:必闯“三关”

与其被动的思考如何过冬,不如主动的寻找增长的办法。好在消费升级的红利还在,用户分层的市场还在。面对这两个外部利好,如何重构自身组织机构和优化作业流程,以调整为即适应新商业,又能在流量固定的存量后时代分得一杯羹的“创新驱动型增长团队”?

麻辣娱投联同麻辣派学院(新商业职场大学),走访了大量企业,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,进而梳理了一个“存量后时代”创业企业谋求新增长的“必闯三关”。

第一关:流量关。

流量之战,成为存量后时代绕不过去的,甚至是唯一性的主题。以围绕流量获取、流量转化、流量留存三大课题为核心能力的运营体系和团队,将是各公司竞争的焦点。

解决与突破三大课题,需要做必要的用户分层与精细化运营之外,“内容营销”仍是攻克流量难题的主要手段。优质的内容营销创意、策划、运营团队,将是市场上最抢手的核心资源。

第二关:商业化关。

存量后时代很难再有指数级增长,但是倍速级增长依然会频繁出现。这些倍速级高增长的驱动力模型是什么?——这是麻辣派学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

自从年美团创始人王兴提出“互联网下半场”这个概念以后,这个词就成了创投圈和各大媒体经常出现的热词,但鲜有人对这个词做出明确的解释。麻辣派学院认为,“互联网下半场”是指:因为技术变革所带来的认知逻辑变化,进而影响和反映在商业、思维以及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。

如果我们把蒸汽机发明和电力的使用,称为第一次技术革命,带来的认知逻辑变化是:工业化和流水线;个人计算机和局域网的普及,是第二次技术革命,带来的认知逻辑变化是:系统协同和多维作业;PC端IP互联和门户网站爆发,是第三次技术革命,带来的认知逻辑变化是:社交链接和数字信息时代。

如果说这前三次技术革命,带来的是物理层面的认知逻辑变化,那么这第四次技术革命,带来的就是化学层面的。王兴所说的“互联网下半场”,就是指我们正在经历的第四次技术革命。这一次与前三次明显不同,这一次它所渗透的认知深度与逻辑变化是颠覆性的。

第四次技术革命所带来的,最直观的特征是:“移动”。“万物互联”之后,进入了“万物移动”时代。移动的,不只是物,还包括人和场。这就是马云对新零售的定义:人、货、场。只是他没有明确指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:移动。

于是,这个世界,就进入了“量子时代”。一切都是移动的,一切都是不确定性的,一切都是“薛定谔的猫”。

如果你不能理解这第四次技术革命所带来认知改变的底层逻辑,不能深刻的认知“万物移动”的本质内涵,你就不能走好或者走通这创业的第二关:“商业化关”。

所谓“商业化关”,其实就是“万物移动环境下的匹配效率解决方案”。简言之,大家都处在移动的状态下,你如何有效解决移动的两个点或者多个点之间的匹配效率,你找到了这个方案你的商业化就走通了。

人、货、场,万物都是移动的,这种“匹配”也可以称为“新链接”。你凭原有的固化思路和方法去解决移动的问题,显然是走不通的,需要新的思路、方法和技术。这就是牛文文说的,“一切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”的核心意思。

这也是为什么抖音崛起了,大家的流量却都跑了的原因。流量本身是移动的,所以你用原有的思路和方法,试图把流量“圈起来”或者把流量“锁起来”,是不现实的。

到底怎么抓住这些不靠谱的“移动点”?又如何“新链接”这些移动点?——这就是这第二关:“商业化关”最重要的思维和工具:大数据和算法。

要想成功闯过这个“商业化关”,团队在大数据和算法方面的人才、能力及工具储备,必不可少。

第三关:供应链升级关。

流量和商业化,说到底是需求侧的问题。作为一个基业长青的生态型企业,供给侧的供应链升级才是确保闯过第三关的关键。

供应链升级是一个门槛极高的关口,他不仅要求创业团队足够“懂行”,更关键的还要掌握对供应链升级调整的步骤和节奏,确保生态链中各个产品之间的协同作用,管控不同产品之间的相互影响,进而形成一个能够高效内部孵化,高效运转分形,高效巡回反哺的产品创新体系和供应链升级机制。

流量关、商业化关、供应链升级关,作为新商业创业团队,如何闯过这三关?如何在闯关的同时,实现高增长?

这些问题,都指向了一个关键词:运营。在流量红利退却的存量后时代,创新驱动精细化重运营,是有志向和有野心的创业者和创业团队,唯一的闯关和进化通路。在这其中,“内容”的运营至关重要。

重新定义:“内容”

在年诸多“艰难”的创业领域中,内容产业可谓“多事之秋”。政策监管、资本退潮、产业调整、市场分流等多因素叠加,导致影视、网综、动漫、短视频、直播、MCN、自媒体等全线哀嚎,从年初的寒意到年中的裁员再到年尾的尸横遍野。

在《创业邦》年度家“高成长”榜单中,竟然没有一家内容企业上榜入围。

诚然,这种局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,但更多的可能来自于内容产业和内容创业者们内部。接近年底,很多媒体和机构,开始了各种盘点、年会和论坛,很多人提出“重构内容价值”的概念。口号是好的,但在麻辣娱投看来,依然没有在更深层的维度上思考内容产业的问题、逻辑和角色。

麻辣娱投认为,内容产业的“内容价值”本身并不是限制行业发展的本质问题。我们不缺好创意,不缺好故事,不缺好制作,不缺好导演,也不缺好演员,所谓“重构”看上去更像一个口号,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。

那么问题的实质是什么?麻辣娱投认为,是“内容人”没有把自己放在新商业的大环境里、存量后时代的大现实里,思考清楚自己的位置、角色和功能。换句话说,在新的技术、商业、社会环境下,所谓的“内容”,到底是什么?我们把这个问题,叫做“重新定义内容”。这个内容指的是内容本身,并不是所谓的“内容价值”。

如何“重新定义内容”?——我们找到了三个答案。

第一,内容是新消费的“入口”。

创新工场合伙人张鹰表示:过去「我们是在挖掘流量的红利,以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lynn-studio.com/wxyy/wxyy/1133343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